• 网站首页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/ 药膳食谱 / 偏方药膳
    偏方药膳

    御厨——古书记载中的植物竹

    2018/9/11 10:02:28 次浏览 分类:偏方药膳

    竹,自古就是众多的文人墨客的赞颂的植物,为四君子之一,还是国宝熊猫的最爱食物,当然其附属物也是人们喜爱的餐桌之物,而且有特别的食疗功效,看唐代孟诜的《食疗本草》对其的诠释。

    竹笋

    【古文】

    淡竹上,甘竹次。主咳逆,消渴,痰饮,喉痹,鬼疰恶气。杀小虫,除烦热。

    苦竹叶:主口疮,目热,暗哑。

    苦竹笳:主下热壅。

    苦竹根:细剉一斤,水五升,煮取汁一升,分三服。大下心肺五藏热毒气。

    笋:寒。主逆气,除烦热,又动气,能发冷癥,不可多食。越有芦及箭笋,新者稍可食,陈者不可食。其淡竹及中母笋虽美,然发背闷脚气。苦笋不发痰。

    竹笋不可共鲫鱼食之,使笋不消成癥病,不能行步。

    慈竹:夏月逢雨,滴汁著地。生蓐似鹿角,色白。取洗之,和姜酱食之,主一切赤白痢。极验。

    慈竹沥:疗热风,和食饮服之良。

    淡竹沥:大寒。主中风大热,烦闷劳复。

    淡竹笳:主噎膈,鼻衄。

    竹实:通神明,轻身益气。

    堇、淡、苦、甘外,余皆不堪,不宜人。

    【注释】

    (1)竹:竹有多种,供药用的主要有禾本科植物淡竹,慈竹等。竹叶、竹茹(茎杆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)、竹沥(茎杆经烤灼后流出的液汗)、竹实(颖果)、竹笋(幼苗)、竹根(根茎)都可作药用。笋为南方多食的一种菜蔬,以毛竹的笋较常见。过多食用难消化,食后有嘈杂感,故需与肉类一起烹调,香美爽口。功效见正文。

    (2)痰饮:中医病名。一般指体内水液转输不利,停积在体腔、四肢等处的一类病症。也特指饮邪留于肠胃,症见形体逐渐消瘦,饮食减少,肠鸣便稀;或见心悸气短、呕吐涎沫等症。

    (3)喉痹:中医病名。又称“喉闭”。为咽喉肿痛的统称,多见咽喉红肿、吞咽不顺,声音低哑、恶寒发热等。

    (4)鬼疰恶气:一般指具有传染性和病程迁延不食的慢性病,如劳瘵(结核病之类)早期古人对此类病认识不足,心在恐惧,故鬼疰命名,认为是一种“恶气”(很厉害的致病邪气)引起的。

    (5)冷癥:癥即腹中结硬块、痛有定处的一种病。若其症状属于冷性,则称之为冷癥,如可兼见患部有发冷感,服用热性药或食物后症状减轻,反之进食寒凉物则加重病情,四肢不温,形寒怕冷,小便清长,口不渴等。

    (6)生蓐似鹿角,色白:《大观本草》引作:“生物似鹿角菜,明竹蓐”,鹿角与鹿角菜形状相差太大。但无疑均指某种菌类植物。

    (7)噎隔:中医病证名。症见胃中饥饿,但食物噎塞、阻隔于咽和胸膈之间;或食物不曾入胃即有痰涎挟食还出。今食道癌等病症可见此证。

    【译文】

    淡竹最好,甘竹稍次,主治咳嗽气逆,消渴,痰饮,喉痹,鬼恶气,疰恶气。杀小虫,消除烦热。

    苦竹叶:能疗口疮,可清目热,治声音嘶亚、或不能发音。

    苦竹茹:可消除热气壅积。

    苦竹根:取一斤细切,加水五升,煮过后取汁液一升,分三次服,可以排出心肺、五脏间的热毒之气。

    笋:性寒。治疗气上逆,消除烦热。容易动气,能引发冷癥,不可多食。越地(浙江一带)有芦笋和箭笋,新鲜时还可以进食,放置久了则不可吃。淡竹笋和中母笋虽然味道很好,但可以引发部背部闷痛、脚气等病。苦笋不会引发痰饮。

    竹笋不可以和鲫鱼一起进食。[如果二者同时食用],会使竹笋难于消化而成为腹中的结块,令人不能行走。

    慈竹:夏月遇雨,慈竹上的汁液滴在地上,萌生新苗,形状像鹿角一样;色白,[称为“竹蓐”]。取竹蓐洗净,和姜、酱一起食用,主治各种赤白痢,极有效验。

    慈竹沥:可驱除热风,和食物、米饮一起服用效果好。

    淡竹沥:性大寒。主治中风,大执,心烦胸闷,过分劳累即发等病症。

    淡竹茹:治噎膈,鼻出血。

    竹实:可以通神明,使身体轻快,元气充足。

    除堇竹、淡什、苦竹、甘竹以外,其余竹类都不能食,对人体没有益处。


    中医药膳食疗



    《中医药膳食疗》这本著作:

    1.重点将药食同源药物和保健品类药物在书中重点罗列出来,并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物的常用药膳,药食同源药物在书中用*号标出。

    2.按照执业药师的标准将临床常见病罗列出来,并对每种常见病进行辨证施膳,体现了施膳的常见性和实用性。

    3.本书书后附有药食同源药物的彩图。

    团队几年的辛苦奋斗,首次将101种药食同源药物进行整理并加上常用药膳,希望能为大家合理施膳提供参考,为大健康发展尽一份力。这本书也是首次将药食同源进行整理,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见到这样的书籍。


    免责声明:
    一、如有文章转载自国内外公开媒体报道,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本网站不对其中包含或引用的信息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、转载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,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。如因使用本网站资料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,使用者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    二、本网站标明转载文章的出处,并保留转载文章在原刊载媒体上的署名形式和版权声明(如有),但本网站对转载文章的版权归属和权利瑕疵情况不承担核实责任。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转载的文章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,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意见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,中医药膳食疗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采取相应措施。
    三、凡以任何方式登陆本网站或直接、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,视为自愿接受本声明的约束。
    四、本免责声明以及其修改权、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中医药膳食疗网所有。
   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与本网站联系。

   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
      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    我来说几句吧

    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关于我们 诚邀合作 联系方式 意见反馈 百度统计进入手机网站
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 豫ICP备15027070号-1
    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
    联系电话:13560051131
    技术支持:优创科技
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淘宝二维码 淘宝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微店二维码 微店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新浪微博二维码 微博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
    中医药膳食疗网手机网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